•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裴石民
创建者:紫砂博士 时间:2012-06-13

能够成就“鸣远第二”的声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裴石民在仿古作品上取得的成就。

裴石民裴石民


 

个人简概

      裴石民(1892—1976),原名裴云庆,又名裴德铭。宜兴蜀山人。著名紫砂艺 人。早年习艺,艺成后擅制仿古紫砂器,颇负盛名。善制水丞、杯盘、炉鼎等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青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尤以仿真果品最佳。有“陈鸣无第二”之美誉。成熟期间精品之作,以中小件为主,以古器作借鉴,以超凡的构思,能放能收,简繁匀称,既能作典雅脱俗的光素茗壶,又能作千姿百态之花货茶具,风格清秀不俗,技艺精湛严谨,在紫砂艺苑中独树一帜,为紫砂历史上求新求变,求精求妙,精而少,少而妙,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之一。

学艺经历

  裴石民,1892年出生于宜兴蜀山一个普通的豆腐作坊业主家庭。祖父至父亲一代,均以开豆腐店为业。因“裴氏豆腐店”业主勤俭操持家业,生活亦过得去。石民小时候叫云庆,至七岁念私塾时,由私塾先生改名“德铭”。德铭十五岁时(1907年),即以“学门手艺不吃亏”和“学门手艺立家业”为出发点,拜当时制壶界有一定声誉的好手,自己的姐夫江祖臣为师,学制紫砂壶艺。   江祖臣,字案卿,清末民初制壶好手,世居丁蜀大浦洋渚村。他善仿古器,擅长筋襄货,特别是有一手浮雕装饰技艺,所创《狮球》、《狮灯》、《狮座》系列壶,深受时人喜爱,人称“狮球王”。江祖臣制壶严谨,要求特别严格,并经常为外埠收藏家或古董商仿制“陈鸣远”什件茗壶等,故当时有“仿鸣远壶好手,明有陈光明,暗有江案卿”之说。意仿陈鸣远作品的好手,在明处的有陈光明,大家都知道,而在暗里的,却有江案卿,大多数人就不一定知道了。
  裴德铭在姐夫江祖臣家里学艺,江祖臣要求德铭从基本功练起,特别是要练好他的一手技艺“狮球浮雕”。德铭一则年纪小,贪玩性重,二则对整天练《狮球》乏味,特别是江祖臣被人接到沪上去做仿古生活,去做“鸣远”作品,一做总要三五个月。裴德铭不肯做花功夫、要求特别高的茶壶,而喜欢弄小聪明,拿姐夫家里的样,捏个花生、荸荠什么的,不一心一意做《狮球》。一年过去,竟没有做出象样的《狮球壶》来。
   到第二年,江祖臣开始严格起来,一见德铭所制的不顺眼的壶坯,二话不说,拿起就摔,摔掉后叫德铭重来。德铭老是觉得委屈,找姐姐诉苦,找父母撒娇。江祖臣越发认真,教导德铭“手艺练好才有饭吃”的道理。江祖臣发现德铭人机灵,好小聪明,就顺势利导,不强求德铭学制《狮球壶》了,而学他高兴做的、有兴趣的仿古杂件、仿古尊、鼎炉之类作品。裴德铭以为自己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兴趣特别高,练得也特别起劲,往往做得连吃饭睡觉也忘记。但到客商来验货,验到是德铭做的,客商眉头直皱,丢下这样的话:“下次还是这样,就不要了。”德铭这才懂得姐夫兼师傅“生活做好才有饭吃”这句话的份量。慢慢地,德铭开始懂事,抱着“做好生活才有饭吃”的念头,用心做,用心记,用心想,用心临摹师傅的作品,并时时找毛病,找不足,做不好的作品不要师傅摔,而是自己摔,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由师傅摔壶到自己摔壶,对裴德铭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鸣远第二”

   裴石民1892年出生于宜兴蜀山,原名裴云庆,儿时入私塾时,改名“德铭”,15岁时拜自己的姐夫江祖臣为师,开始学制紫砂壶。江祖臣字案卿,是清末民初的制壶名手,擅长仿制陈鸣远作品,也工筋囊器,并善捏塑、浮雕,所创“狮球”、“狮灯”、“狮座”系列壶存世较多,人称“狮球王”。江案卿制壶严谨,要求严格,德铭初入师门时,受其严教,苦练基础技艺。然而初期尚未完全成年的德铭童心未脱,师傅要求他从仿制“狮球壶”入手,他则对反复仿制“狮球壶”觉得枯燥乏味,而一些仿古杂件、仿古尊以及鼎炉类作品让他很有兴趣。师傅外出时,他就以自己的兴趣捏个花生、塑个瓜果之类,常常废寝忘食。稍长之后,德铭受师傅也受生活教诲,懂得艺不精难成人,开始按照师傅的指点,严格要求自己所有的作品,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能够成就“鸣远第二”的声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裴石民在仿古作品上取得的成就。
  民国时期,很多紫砂名手时常会被古董商邀去上海制作紫砂器,其中相当部分是仿制明清作品。当时如江案卿、范大生、汪生义、程寿珍以及后来包括裴石民、顾景舟在内的新中国成立后紫砂著名七老艺人,在民国时期都曾到上海做过仿古紫砂。应该说这个时期既是他们的一种谋生,同时客观上也因此使自己的工艺技艺有了极大的提高。
  裴石民第一次被邀到上海,是在民国六年。年方25岁的裴石民在当时还是个晚辈,还不在古董商邀请之列。而既是他姐夫又是他师傅的江案卿为人倔强清高,看不惯上海客商的脸面,借故推辞。年轻的裴石民既想到外面见见世面,也想出去磨练一下自己的技艺,就自告奋勇随客商到了上海。可以说这一步的迈出对裴石民日后在紫砂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关键的转折。
  裴石民到上海后在古董商那里第一次有幸见到了紫砂史上最著名的高手之一——清康熙年间陈鸣远的真迹。陈鸣远(1622-1735),宜兴人,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他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极具开创性,所制自然型茗壶及仿古器皿造型多样,妙精古趣,艺术成就代表了一个历史时代的高峰。经对陈鸣远作品的反复观摩,开阔了裴石民的艺术眼界。在对陈鸣远作品“天鸡壶”、“凤首壶”等作品摩制中,也充分展示了裴石民的艺术天赋,摩制的过程也使他的技艺功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此后,裴石民在高手林立的紫砂艺人行列也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挤身于名手之列。
  崭露头角后的裴石民,开始有机会和一些名人雅士交流切磋,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一些精彩的历史作品,而最让裴石民痴迷的依然是陈鸣远的像生类作品。此后裴石民仿制陈鸣远形态各异的古壶、古尊、古鼎、古瓶、古盆,或仿像生类瓜果菜蔬,均能细腻逼真、惟妙惟肖,技艺之精湛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达到高峰期,闻名行业内外,影响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师傅江案卿以及陈光明等紫砂名手,在紫砂界赢得了“鸣远第二”的美誉。
  1923年,裴石民为宜兴名士储南强收藏的“供春壶”配盖,并由同为宜兴名士的潘稚亮镌铭题记。题记为“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未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1924年,裴石民又为储南强收藏的“圣思桃杯”配制托盘成功。这两件作品在紫砂史上都有比较重要的历史意义。
  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百业萧条,裴石民在这个阶段干脆闭门简出,潜心创作。很多代表他艺术风格和艺术高度的经典作品都出自这个阶段,如“松段壶”、“南瓜壶”、“荷叶壶”等,以及“田螺水盂”系列、“螃蟹荷叶盘”、“十件果品”系列等像生类紫砂文玩作品。这个时期也无生意可言,裴石民以平淡的心境自创自乐,作品求新、求变、求精、求妙,反而在这个阶段技艺功力日臻精绝。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裴石民、朱可心等一批紫砂名手积极出来参与紫砂行业恢复生产。1955年春,裴石民参加了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专门负责从事各类紫砂器的设计工作,并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员,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艺人”之一 。在这个时期,裴石民艺术造诣真正进入了他的鼎盛时期,“五蝠蟠桃壶”、“牛盖莲子壶”、“三足鼎壶”、“串顶秦钟壶”等传世经典名作都是在这个阶段相继问世。
  裴石民从艺一生,从上世纪20年代起以“鸣远第二”享有盛名,而后数十年的艺术创作中师古不泥,求新求精,给紫砂后人以启迪。作为著名“紫砂七大艺人”之一,他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新中国的紫砂行业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艺术无止境

  1953年春,丁蜀窑场的紫砂业还处在停顿之中,裴石民坚持从艺不停息。他比较成功地创制出一套《松段茶具》。这是在原有的《松段》壶基础上改制创新的。茶具由单件《松段壶》,四件《松段杯》,单件《松段盘》组成,均以苍松为题,树皮斑驳,树身经风露斧劈,傲然挺立。松枝苍翠浑 然相吻,壶、杯、盘浑成一体,刚劲古雅,较好地表达了松树的风格,体现了裴石民本身的工艺特点。作品在“华东民间美术工艺品观摩会”展出时受到好评,并被刊於《华东民间艺术》画册上。
  1954年10月,裴石民与朱可心、吴云根、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度、范祖德7人组建紫砂工场,隶属於汤渡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茶具。裴石民创制出《菊蕾壶》、《合桃壶》、《供春壶》。其《供春壶》以储南强收藏《供春》为蓝本,精心改制,以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并以自己的创作特点巧妙融合,古朴雅致,具浓厚典重的紫砂味,并很快为市场所接受,使紫砂工场顺利组建和发展。
  1955年春,裴石民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和社,专门从事紫砂器的生产设计工作,并由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艺辅导员,成为著名的“紫砂七艺人”之一 。这时,他创制成功名作《五蝠蟠桃壶》,该壶以桃体为壶身造型,桃枝顺势为流,弯曲成把,壶身分饰枝芽与桃叶,生气有力,卷典逼真。桃枝桃叶处又分饰五只小桃,另饰五只飞来蝠随着桃果盘旋。壶取吉祥意“五福寿桃”,又取吉兆“喜从天降”(或曰“福从天降”)。其壶细腻逼真,疤脑斑纹轻挑细刻,桃叶生动有韵,飞来蝠神态各异。此作为裴石民花货创制中的转折。此后,裴石民制壶由光货替代花货。
  1958年宜兴紫砂工艺厂成立以后,裴石民创制出传统名壶《牛盖莲子》、《石铫》、《圆润》,其作品工整严谨,古朴大方,神韵有加,逐成了传统紫砂壶的珍品之作。   1960年之后,裴石民负责宜兴紫砂工艺厂出口高档紫砂花盆的研究和设计工作。他全身心地放在花盆的设计上、花样翻新,严密构思,为宜兴紫砂工艺厂调整和渡过“大跃进”之后的难关,作出了默默贡献。六十年代中期,裴石民以制作仿真象生类制品为主,《蟹》、《花生》、《瓜果》等有较多作品问世。
  在六十年代后期“文革”浩劫中,年过花甲的裴石民对“破四旧”,“大砸传统文物”痛心不已,用实际创作回击人为的愚昧行动。他壮心不已,在原有制作过的仿古传统壶上进行创新,以《串顶三足鼎壶》、《串顶秦钟壶》、《串盖腰线壶》的创作,以严肃的主题立意,以凝重的传统文化,以心中难平的气愤之情,强制克服激动情绪,把思想情感融进紫砂陶艺,鞭达人为的历史倒退逆流,创制成功古文化传统应用于现代紫砂的不朽系列作品。现简要赏析其《串盖腰线壶》的艺术特点与风格。《串盖腰线壶》以肃穆的古代铜钟为主体造型,壶盖、壶身浑成一体,流、把、钮以十分简洁、古朴自然、融合早期紫砂陶的特点,在历史的空间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把清秀不俗和凝重深厚腰线形式串联在一起,并在钮上分饰以一个新石器时代特征的装饰线圈,使二者达到统一,也使古韵与现代节奏合拍。严谨的制作,巧妙的安排,又在其追求形态神韵的同时充分体现出紫砂名壶的日用功能,择善执着,求新求变可见一斑。   裴石民一生清高,从不谄媚,傲骨处处显精神。他至二十代成名之日起,以“陈鸣远第二”盛名远扬,力求新、变、异,力求精、妙、神,每种款式至多只制五、六件,少则一至二件,以高雅大方、清秀不俗,形态各异、款式新颖的风格而在紫砂艺苑别树一帜。他对其泥色选 配之独到,既能作典雅古朴之光货,又能作千姿百态之花货,既可作古趣盎然之仿古品,又能作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瓜果动物,其求新求变求精求妙之精神颇能启迪后人,发扬光大。裴石民于1968年中风瘫痪,病愈后虽能走动,却大为不便。但仍经常步行至厂,关心指点后一代艺人。中风后再无作品面世,至1976年逝世,享年84岁。

精品欣赏
裴石民·段泥矮汉中壶裴石民·段泥矮汉中壶


 

裴石民·五蝠蟠桃壶裴石民·五蝠蟠桃壶

紫砂壶推荐

君方

作者:潘国凤

编号:037602

泥料:原矿紫泥

龙头供春

作者:潘国凤

编号:037603

泥料:原矿紫泥

全手工四方抽角

作者:张旭东

编号:027537

泥料:原矿紫泥

全手君子风.梅

作者:

编号:0048219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安然

作者:惠祥云

编号:042230

泥料:大红袍朱砂

竹根壶

作者:蒋蓉

编号:002954

泥料:原矿老紫泥

如意

作者:程文兵

编号:691315

泥料:原矿紫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