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品保证
  • 原人原作
  • 限量收藏
“供春王子”沈建宏
创建者: 时间:2016-11-17

1973年出生,中青年陶艺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国良亲传弟子,1996年师从任卫国在紫砂一厂学习雕塑、茶壶,所制作品以花器为主,尤擅供春,被称为“供春王子”。

沈建宏

1973年出生,中青年陶艺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国良亲传弟子,1996年师从任卫国在紫砂一厂学习雕塑、茶壶,所制作品以花器为主,尤擅供春,被称为“供春王子”。

 沈建宏的壶形容精妙,天意十足。他用动人的构造将自然万物通过紫砂转见,那即兴挥写的气势出自技与艺的造诣,一抹再修,落笔无虚,却写得平时风雅,情味与幽意隐隐动人。

婆娑于天成

这是沈建宏从大自然中择字炼句,对表象的世界和创造的缔结。

那年春天,他和朋友像往年一样登山挖笋,忽然发现脚下有一截腐朽树枝,厚重、粗糙,表面只能用千疮百孔来形容。捧着端详,沈建宏的脑中开始浮现它所经历过的形象,从荣到枯,季节的递进反映在它身上。这种纯粹与自然的衰朽也是一种审美特征,可以视作古代诗人李白曾说过的“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那是特别的时刻,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值得珍惜。当时沈建宏就想,如果把这个天成的东西用紫砂还原,到底会如何?念一起,他便通过手工,用紫砂还原了那截枯木,绝妙处全在细部的描绘,每一刀都果断又自然,具有生动感。

枯木与紫砂在这次造物中显得极度融合,似是两个独立的生命与灵魂,以人为媒介相互对话,完成了腐朽向永恒的转变。从头到尾,沈建宏没有刻意美化腐朽的表象,而是用紫砂将木的纯姿与凋败表现得如此细腻。他在制作的过程中重新呼唤光、风、水、雨,正是它们不厌其烦地导入才令腐朽构成,具有深意、静美,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

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宁和的长夜让人平静,是制壶的好时光,一把壶的造型在此时一气呵成,往往手停下来,天就亮了。

沈建宏将之命名为“此物本天成”,用作香插,工作室总有沉香缭绕,如坠云梦,使人意念闲静。更妙的是,沉香本就是木之疮疤,千年难结,不澌不灭。这二者的关联与结合加上了禅的真意,引人神往。禅的精神本就是直取事物的本质,不为形式所拘,一切都体现在生活细小之处。

吾壶有云

当外界努力尝试营造一个属于心灵的绿洲,可以安静冥想的地方,沈建宏早就在丁蜀镇的青龙山与黄龙山交界处平和安静的生活,埋头紫砂,体味东方生命的韵律。

“黄龙山脚下的土地里蕴藏着丰富的紫砂矿石,我们像是踩在紫砂泥上的人。”受此影响,他在与世无争的山水自然里安顿心灵,于紫砂艺术的无穷境界与返回自我的路途之间折返,将材质、色彩与细节混合,壶气自省又内敛,充满呼吸。

他一直喜欢清代陈鸣远的壶,欣赏其人随性的脾气,兼顾制壶、雕塑又作品等身的成就。模仿陈明远的过程非常有助于沈建宏寻觅和梳理传统与自我的关系,一般来说,紫砂艺人不管如何开放创新,或多或少总是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成分。沈建宏找到了秩序,向着自然求索,从中萃取、浓缩、提炼,使紫砂于微茫处见神采,更富诗意,更得天然的气息。

 自然中总有崭新的境界,在那个异常开放的空间里,沈建宏时时面对丛竹、幽石、荒江、秋月……灵感仿佛扑面而来。联想无穷,灵感莫测,凭借于此,他从某种视角提升,直到形与意充足,又除尽了不需要的东西。至此,手中的壶才算归于自我,声明了艺术的主张,成为独特的创作,打动了自己,见者亦动心。

很多时候,为了做出这些带有传统体征同时具有当代状态的紫砂壶,沈建宏穷极思考,在数次转型之际遭逢难题。难题分很多种,如初制体量大胎体薄的壶,再比如创作意图方面的丰富——从单一的描摹到设想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多重变化,制作者需要掌控、利用、表现、变化,令壶中有蕴藉。毕竟,真正耐人寻味的就是紫砂壶中人文的属性,凡人文的都是可被人赋予的,有精神性的关照。达到此境,一把紫砂壶便无意间成为了文化实践,迈向思想的深度与多面性。

紫砂壶推荐

君方

作者:潘国凤

编号:037602

泥料:原矿紫泥

龙头供春

作者:潘国凤

编号:037603

泥料:原矿紫泥

全手工四方抽角

作者:张旭东

编号:027537

泥料:原矿紫泥

全手君子风.梅

作者:

编号:0048219

泥料:原矿底槽清

安然

作者:惠祥云

编号:042230

泥料:大红袍朱砂

竹根壶

作者:蒋蓉

编号:002954

泥料:原矿老紫泥

如意

作者:程文兵

编号:691315

泥料:原矿紫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