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向有“陶都”之称,所产陶瓷种类极多,有细陶,精陶,均瓷,青瓷等几十大类数千个品种。在琳琅满目的宜兴陶器中,最有名的是紫砂陶。
宜兴官林被称为中国电缆城,拥有上百家的电线电缆厂。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隶属无锡市,距太湖西64公里,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是江苏省最南边的一个县,面积2177.43平方千米。2004年底,常住人口105.85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宜城街道陶都路,邮编:214200。代码:320282。区号:0510。
地处太湖水网平原与宜溧山地间。北境为太湖水网平原。南境宜溧山地,有太华山、茗岭、铜官山等山,海拔500米以上。中部有荆溪流经,有东氿、团氿、西氿等湖荡,为低洼圩区。北部平原圩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197毫米。
宜兴素以陶瓷工艺扬名。从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均为陶中上品。宜兴制陶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宜兴陶器发明创造于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熟于晋宋,大放异彩于明清。相传春秋时代的范蠡与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如今宜兴陶业中心丁蜀镇,已由过去的家家做坯、处处皆窑的集镇,变成了拥有二十多家工厂、近两万名工人机械化生产的多品种陶瓷工业基地。
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古称荆溪,渊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
宜兴又以茶叶、毛竹生产基地著称。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这里的太华山区,是江苏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18万亩。翠竹连岗接坡,挺拔茂密,层峦叠翠。山风过处,竹影婆娑,绿浪起伏,有“竹海”美称。
宜兴雅称“洞天世界”,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暨“海内奇观”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
宜兴现已列为太湖中大风景区之一,是对外开放的旅游胜地,旅游机构、旅游设施正在不断齐全。
宜兴已有5000多年历史。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周元王四年(前472)属越。周显五三十六年(前333)属楚。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荆邑司会稽郡,次年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置义兴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义兴郡,改称义兴县,属常州。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为宜兴县。清雍正四年(1726),分为宜兴、荆溪二县。民国元年荆溪撤消,并入宜兴县。
1949年6月属常州专区。
1953年1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属镇江专区。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
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建立宜兴市。
2003年,宜兴有21个镇、1个环保科技工业园,95个居委会,430个行政村;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1万公顷,山林4万公顷,总人口1062363人。宜兴文臣武将代不绝书。现全市有高级知识分子1369人,宜兴籍两院院士18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级知识分子逾万,“教授之乡”美誉驰名中外。
宜兴市辖4个街道、14个镇:宜城街道、城北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庄街道、张渚镇、西渚镇、太华镇、徐舍镇、官林镇、杨巷镇、新建镇、和桥镇、高塍镇、万石镇、周铁镇、芳桥镇、丁蜀镇、湖父镇。其中,城北街道(屺亭街道)委托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新建镇委托环科园管理。
2005年,宜兴市辖21个镇、环保科技工业园区。共94个社区、330个村委会。
宜城镇 辖25个社区、29个村委会:荆阳社区、茶东社区、荆南社区、茶西社区、荆东社区、和平社区、岳堤社区、民主社区、土城社区、新华社区、荆溪社区、宝东社区、九滨社区、阳东社区、阳羡社区、北虹社区、板桥社区、太鬲社区、宜滨社区、西木社区、大同社区、曲坊社区、金三角社区、中心社区、阳泉社区、沧浦村、溪隐村、东山村、城南村、碓坊村、东虹村、宝塔村、塘公村、下漳村、宜北村、宋渎村、东郊村、城北村、巷头村、边庄村、文庄村、杏里村、东梅村、花圩村、袁桥村、徐坝村、长新村、前杏村、后管村、张墅村、红塔村、徐家桥村、谈轸村、肖庄村。
张渚镇 辖12个社区、16个村委会:东街社区、新华社区、新街社区、西街社区、后街社区、工农街社区、银湖社区、下场社区、善卷社区、桃溪社区、水埠社区、茗岭社区、东龙村、茶亭村、竹园村、南门村、凤凰村、犊山村、北门村、五洞村、兴东村、祝陵村、芙蓉村、岭下村、长岗村、柏山村、龙池村、省庄村。
西渚镇 辖1个社区、12个村委会:新和社区、联谊村、横山村、五圣村、溪西村、溪东村、西渚村、珠潭村、金楼村、白塔村、篁里村、筱里村、厚阳村。
太华镇 辖1个社区、8个村委会:杨店社区、楼新桥村、乾元村、茂花村、太华村、胥锦村、石门村、太平村、桥涯村。
徐舍镇 辖1个社区、11个村委会:民主社区、翔圩村、佘圩村、南星村、美栖村、潘东村、潘家坝村、丰台村、并利村、长福村、宜丰村、东岳村。
鲸塘镇 辖1个社区、12个村委会:鲸溪社区、庄村、烟山村、鲸塘村、诚庄村、南庄村、胥藏村、盛家村、堰南村、堰头村、汤泉村、兴堰村、西墟村。
芳庄镇 辖1个社区、13个村委会:芳庄社区、联星村、兴乾村、万圩村、万新村、奖墅村、芳庄村、虞甫村、万东村、五牧村、邮堂村、墅东村、蒋坫村、溪东村。
官林镇 辖2个社区、21个村委会:官林社区、丰义社区、凌霞村、官林村、大田村、滆湖村、笠渎村、义庄村、滨湖村、都山村、前城村、白茫村、杨舍村、桂芳村、钮家村、南庄村、兴元村、丰义村、庄西村、大儒村、东尧村、韶巷村、戈庄村。
杨巷镇 辖3个社区、31个村委会:杨巷社区、振兴社区、宝寿社区、黄家村、马家村、函林村、西溪村、芳东村、邬泉村、金紫村、皇新村、芝果村、琅圩村、塘门村、英驻村、琅山村、诚典村、堰兴村、安乐村、东马村、革新村、塘西村、新芳村、正龙村、坝塘村、马塘村。
新建镇 辖1个社区、11个村委会:兴建社区、新建村、周住村、芳泉村、南塘村、臧林村、张竹村、闸上村、留住村、典巷村、新南村、路庄村。
和桥镇 辖7个社区、19个村委会:团结社区、鹅西社区、兴业社区、生建社区、劳动社区、南新社区、海棠社区、同里村、石路村、北庄村、湖滨村、大生村、和桥村、永兴村、西锄村、云中村、西育中村、中巷村、新胜村、王母桥村、闸口村、福巷桥村、何溪村、北渠村、楝聚村、新圩村。
高塍镇 辖1个社区、21个村委会:高塍社区、高塍村、塍东村、亳村、杭上村、花园浜村、胥井村、新庄村、高遥村、赋村、下干村、湖陵村、志泉村、邱新村、梅家渎村、丰渎村、湖头村、天生圩村、范道村、团圩村、六圩村、洋新圩村。
屺亭镇 辖1个社区、9个村委会:三亭社区、寺前村、寺东村、胜天村、屺亭村、邵墅村、邵谈村、前亭村、后亭村、前红村。
万石镇 辖2个社区、9个村委会:万善社区、南漕社区、万石村、大尖村、后洪村、余境村、余庄村、漕东村、南漕村、黄土寺村、马庄村。
周铁镇 辖3个社区、20个村委会:周铁社区、湖光社区、下邾社区、彭干村、王茂村、棠下村、周铁村、东湖村、前观村、龙亭村、分水村、中和村、前庄村、下邾村、沙塘村、港口村、欧毛渎村、邾和村、徐渎师渎村、黄柑渎村、洋溪村、北准村、中新村。
芳桥镇 辖2个社区、12个村委会:龙眼社区、神龙社区、芳桥村、北大圩村、阳山村、后村、漳水村、夏芳村、华阳村、马塘桥村、扶风村、虞山村、金兰村、屺山村。
新庄镇 辖2个社区、11个村委会:震泽社区、南阳社区、茭渎村、核心村、洪巷村、苏阳村、新庄村、大塍村、学圩村、新塍村、王婆村、曹家村、东氿村。
丁蜀镇 辖20个社区、22个村委会:西庄社区、公园路社区、丁南社区、彩陶社区、鑫圩社区、画溪社区、南山社区、张边社区、东山社区、化新社区、蜀北社区、南河社区、蠡墅社区、航运社区、湖渎社区、丁山社区、解放社区、龙溪社区、汤渡社区、潘南社区、通蜀村、蜀山村、芳溪村、西望村、任墅村、建新村、塍里村、周墅村、三洞桥村、尹家村、双桥村、定溪村、蒋笠村、赵庄村、红卫村、上坝村、凰川村、前龙村、大港村、兰山村、伏东村、陶渊村。
大浦镇 辖2个社区、18个村委会:张泽社区、大浦街社区、双庙村、南湾村、施荡村、北塘村、张泽村、尤谟村、山林村、南元村、大树村、毛旗村、方钱村、大浦村、浦南村、浦北村、汤庄村、渭渎村、洋渚村、洋岸村。
湖滏镇 辖1个社区、10个村委会:湖父社区、竹海村、洑西村、六里村、邵东村、东兴村、新红村、大东村、西街村、镇北村、张阳村。www.xzqh.org
新街镇 辖2个社区、13个村委会:振兴社区、紫霞社区、新街村、吴墟村、堂前村、新合村、新乐村、百合村、铜山村、潼渚村、陆平村、夏姜村、水北村、归径村、蒲墅村。
环科园 辖3个社区、11个村委会:岳堤南苑社区、绿园社区、文昌社区、谢桥村、梅园村、南河村、铜峰村、南岳村、潜洛村、头阳村、紫砂村、洛涧村、查林村、川埠村。
2006年,宜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街镇成建制委托环科园管理;同时调整环科园下属部分行政村的管理权属,将川埠村、查林村、洛涧村、潜洛村、头阳村、紫砂村等6个行政村成建制划归丁蜀镇管理。
2006年4月22日,宜兴市委、市政府召开宜城、屺亭两镇撤镇设街和优化宜兴经济开发区区域管理动员大会:宜城镇成建制撤镇后设立宜城街道办事处,以芜申运河为界,宜城镇辖区内芜申运河临城内侧区域为管辖范围;芜申运河外侧区域为宜兴经济开发区管辖范围,该区域内原属宜城镇的社区居委、村(组)、企业委托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非成建制的村(组)可以设立新的村委会或并入邻近村委会;屺亭镇成建制撤镇后设立城北街道办事处,成建制委托宜兴经济开发区管理。8月,根据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宜兴市宜城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宜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38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同意撤销宜兴市屺亭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屺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1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
2007年4月4日,宜兴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宣布将该市19个镇调整为14个:撤销鲸塘镇、芳庄镇和大浦镇;新街镇和新庄镇分别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
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地处江苏省南端,苏、宁、杭三角中心。东濒太湖,东南邻浙江长兴,西南界安徽广德,西接溧阳,西北毗连金坛,北面与武进相傍,滆湖镶嵌其间。全市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年末耕地99.14万亩。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部为低洼圩区。
龙池山位于宜兴城西南35公里的茗岭乡境内,为江苏省森林自然保护区。山海拔488米,年平均气温15.7℃,森林覆盖率达95%,总面积1800多亩。因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宽叶带生长茂盛,珍稀濒铖植物众多,故有“天然植物王国”和“绿色氧吧”之称。
以“稀、奇、古、怪”著称的龙池山自然风景区是苏南地区绝无仅有的风水宝地。“稀”指的是区内众多的珍稀树种和植物;“奇”指的是山顶有池,池中有学名蝾螈的小龙;“古”指的是山上有曾闻名于世的江浙八大寺之一的澄光寺;“怪”指的是摄人魂魄、横空壁光的“白云寺”和可预报天气构成荆溪古十景之一的“龙池晓云”等其他鬼斧神工的神秘巨石。
宜兴市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叉,灌溉、运输方便。有河道215条,总长1058公里,总面积19.49万亩。其中主干河14条,5公里以上的68条。荡20多个,水域面积73.43亩。有水库20座,总库容1.26亿立方米。天然水质较好,矿化度为100-200毫克/升,属很低矿化度水;总矿化度小于1.5毫克当量/升,属很软水;酸碱度值为6.5-7,属中性水。
宜兴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热量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5.7oC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8.3oC。年平均无霜期2401多天,生长期可达250天左右,积温5418oC,日照较足,7-8月日照时数最多。农作物一年可2-3熟。降水丰沛,全年有雨,年平均雨日136.6天,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春夏雨水集中。地面水、地下水丰富。
宜兴素以陶瓷工艺扬名。从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到精美的紫砂陶,均为陶中上品。宜兴制陶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宜兴陶器发明创造于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熟于晋宋,大放异彩于明清。相传春秋时代的范蠡与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如今宜兴陶业中心丁蜀镇,已由过去的家家做坯、处处皆窑的集镇,变成了拥有二十多家工厂、近两万名工人机械化生产的多品种陶瓷工业基地。
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古称荆溪,渊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
宜兴又以茶叶、毛竹生产基地著称。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这里的太华山区,是江苏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18万亩。翠竹连岗接坡,挺拔茂密,层峦叠翠。山风过处,竹影婆娑,绿浪起伏,有“竹海”美称。
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踞传统手工技艺首位的,就是宜兴紫砂。古往今来的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薪火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
宜兴雅称“洞天世界”,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暨“海内奇观”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
2011年1月24日,国务院将宜兴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陶瓷文化特色突出。围绕“中国陶都,江南水城”品牌目标,将城市建设发展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对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严格按照“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做到尽力保留,细心修补,使其延年益寿,古街区、古窑群、古遗址、古桥梁、古建筑、名人故居工程已基本形成。
通过深入挖掘古遗址、紫砂艺术、古桥梁、古窑群等历史遗存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出了宜兴悠久独特厚重的文化魅力;宜兴还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品,把每一处历史遗存都打造成主题鲜明的旅游景点,目前已经形成了“陶文化游”、“茶文化游”、“宗教文化游”、“民俗文化游”等宜兴特色的文化游、人文游,用文化旅游来创造良好氛围,激发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并进。
宜兴挖掘和实现了“五个彰显”:一是彰显“中国陶都”地位;二是彰显太湖西岸文化之源的“骆驼墩文化”;三是彰显独特的阳羡山水文化;四是彰显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数的优势;五是彰显“才子之邦”、“教授之乡”、“书画之乡”。
宜兴旅游资源丰富,宜兴旅游景点共包括有5个4A级风景区,分别是:宜兴善卷洞风景区、宜兴竹海风景区、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兴团氿风景区、宜兴市陶祖圣境景区。别有洞天的陶都宜兴,物产丰富,风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独特旅游胜地。
文化事业发展日趋繁荣。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全年演出场次230场,观众50万多人次。2004年,通过挖掘艺术资源,搜集生活素材,捕捉创作信息,推出了《小巷大街》、《七彩风流》、《挑总管》、《双向选择》、《风卷葵》等各类艺术作品共60余件,其中大戏1个、电影剧本2个、电视剧本1个、曲艺作品7个、小戏小品剧本30多个、音乐作品20多个。
在重大艺术活动中,小品《双向选择》、《挑总管》获省第二届小戏小品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同时获优秀演员奖、演员奖、舞美奖。歌曲《秦淮歌谣》获“中国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金奖。电影放映单位40个,影剧院座位数为2.15万座,全年电影观众人数达43万人次。市级图书馆1个,藏书25.26万册。广播电视网络健全、覆盖率广。22个镇(园)全面建成有线网,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5.53万户。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29421卷,《宜兴日报》为周六刊彩色胶印报纸,每期发行量3万份。
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英雄辈出的阳羡山水不仅赋予了宜兴人忠爱的精神,更给了这里的人们聪慧的灵气。
“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门七博士”,耕读传家,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从古到今,宜兴走出了4位状元,10位宰相,385名进士,21位两院院士,60多位大学校长,8000余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乡”名扬天下。
新中国第一次科技大会主席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兴人。中国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台湾教育部次长、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出生于小镇的同一条街……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对这片土地惊叹不已。
宜兴人聪慧的灵气,更源于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的勇气。在绘画、科学、社会等众多领域,无不闪耀着宜兴人高举创新大旗的身影,成为领袖人物和开创者,为中国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0年12月26日,获得“2010中国具幸福感城市(县级)”称号。